联系我们 | 中文 | English

400-666-3401

伤口护理-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及护理一般原则

伤口护理-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湿性伤口愈合”指的是伤口局部的湿润,不会形成结痂。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护理时创造接近生理状态的湿性愈合环境,就有利于肉芽的生长,便于皮肤细胞的分裂,从而促使伤口的完整愈合。
 
由来:1962年,英国皇家医学会Winter博士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在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是干性环境下的2倍。这一实验结论不仅为现代湿润创面处理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亦促进了湿性伤口愈合在护理技术方面的应用。
 
主要内容:
1、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快速生长,在此环境下,才有利于促伤口愈合的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增殖,有利于保持细胞活力,创面渗出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含量高于非湿润环境,并且这些渗出液本身也能促进离体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
2、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结痂,迫使表皮细胞迁移经过痂下,阻碍表皮细胞的迁移,延长了愈合时间。
3、维持创面边缘到创面中央正常的电视梯度,促进更多的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这都将促进创面愈合。
4、白细胞功能增强,湿润抗感染,白细胞介导吞噬细胞发挥杀菌能力。
5、缺氧能抑制创面细菌生长,微酸环境促成纤维细胞生长,刺激血管增长,有利于创面修复。
6、能够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血管啥呢故障,保护新肉芽,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7、密闭、湿润的环境下,渗出液释放,激活多种酶、酶的活化因子,特别是蛋白酶、尿激酶(促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的溶解),发挥酶学清创作用,减少感染。
8、为创面细胞提供了适宜的水分,避免干燥引起的伤口表皮张力增强造成的瘢痕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伤口护理的总原则
 
     伤口的良好修复有赖于合理的处理,目的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闭合伤口,完成再上皮化。评价各种伤口处理方法的标准应是愈合时间与愈合质量的统一。
 
1. 清除刺激源:如热烧伤、化学烧伤必须立即中止烧伤源,将伤口置于自来水下冲洗30min,去除附着于伤口和皮肤表面的刺激源。每次更换敷料时要仔细去除粘附于伤口表面的坏死组织和感染性渗出液,注意勿将棉织纤维遗留于伤口内,使之成为异物,影响伤口愈合。
 
2.清除坏死组织:现代伤口护理的观点认为:对坏死组织应尽早清除。理由是:①坏死组织自溶后经创面吸收可成为毒素,引起机体中毒。②坏死组织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易招致感染。③ 坏死组织附着于创面可成为不良刺激源,影响毛细血管重建与生长,阻止肉芽生长和上皮再生,因而会阻碍伤口愈合。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有4种:外科清创(用刀剪剪除坏死组织)、机械清创(用外力擦拭,镊子钳除坏死组织)、酶解清创(用水解酶、枯草杆菌酶等分解坏死组织)、自溶清创(用封闭敷料截住伤口水分,软化坏死组织,伤口渗出中的酶溶解液化坏死组织,随更换敷料时清除)。
 
3.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清洁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洗范围包括伤口周围2.5cm。理想的冲洗压力是用35ml空针抽取生理盐水用19号针头冲洗,减少局部细菌数量);加强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更换敷料时戴无菌手套,专物专用,预防交叉感染;每周做一次伤口培养,监测感染情况等。
 
4.保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使用减压垫减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的压力;保持伤口局部的密闭性,预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采取保护性体位或放置保护性支架等。
 
5.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根据伤口大小、深度、颜色及渗液量等情况,选择恰当的封闭敷料敷贴伤口,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低氧、湿润的愈合环境。
 
6. 控制流出的液体和气体:对于渗液量较多(>10 ml/24 h),特别是感染性渗液伤口,应采用吸收渗液的敷料. 如采用澡酸盐敷料可吸收自身重量20倍的伤口渗液或采用德湿威敷料在吸除渗液的同时吸除创面细菌,对于洞穴性伤口可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吸除流出的液体和气体,以免对伤口造成不良刺激和浸渍.
 
7. 使病人感到舒适: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伤口护理都不应给病人带来或加重疼痛,应采取减少疼痛的方法,尽可能使病人感到舒适,这种舒适包括躯体上和心理上的,因此伤口护理中应重视做好身心整体护理.
 

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美迪普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10541号   技术支持:铭诚科技  旧版入口